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更新时间:2024-04-20 11:39:58

(一)暗示诱导原理

情境教育根据教育教学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针对儿童的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运用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直接诉诸儿童的感官。当儿童进入这样的情境时,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表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而迅速地对学习焦点的变化作出反应。这种最佳的心理驱动正是挖掘人类潜在能力的重要通道。

(二)情感驱动原理

情境教育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概括地说,儿童从关注,产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积极的态度倾向,到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然后,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随着情境的延续,儿童的情感逐步加深,最终情感弥散渗透到儿童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儿童的个性之中。

(三)角色转换原理

在优化的教育、教学的特定情境中,蕴涵着教育者的意图,结合教材特点所设计的角色,它既引起儿童再现教材角色或相关角色的活动,又引发儿童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理历程。其过程可概括为“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产生顿悟”。儿童的主体意识,就在其间逐步形成,逐步强化。

(四)心理场整合原理

人为创设的教育情境、人际情境、活动情境、校园情境都是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它们使儿童的生活空间不再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空间,而是富有教育内涵的,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这就是情境教育特意创设的或者优选的情境。“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形成良性推进的多向折射的心理场,促使儿童情不自禁地用“心眼”去学习,教学便由此进入一种沸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