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练习题 > 课后练习 >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词语百科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词语百科

更新时间:2024-03-29 10:33:33

2011年中考快乐语文新专辑:词语百科

版主导读

从一个原点出发,经过不同的组合与排列,摇身一变,成为诗歌或者故事,可吟可诵可琢磨。一个词语能够走多远,不是由它的词性、色彩决定,而是由使用它的人,其表达意图与组合能力,决定了词语的呈现方式与功用、风格。

理解要准确,辨析有门道,运用看语境,还要会品析。词语的考查,大抵就是这些。

亦萱:词语可是组句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我们平日最常用的。比如河南人一个“中”,简单明了地予以肯定,真是掷地有声;东北人一声“忽悠”,我的手不是摸脑门儿,就是揣口袋儿--看看它们之中哪个不对劲儿。词语它确实会变化、有门道,不练好这个基本功怎么成?

题型例说

(一)词义辨析

例(2010·北京)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布告--布局

解说:两个“布”字意思相同,都是“分布”的意思。

B.谋略--谋生

解说:两个“谋”字意思不同,“谋略”的“谋”是“计策”的意思,“谋生”的“谋”是“设法寻求”的意思。

C.情不自禁--忍俊不禁

解说:两个“禁”字意思相同,都是“禁受”的意思。

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

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原因”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从前”的意思。

解题策略:对一组同义词、多义词或反义词的辨析,主要是对词语中不同语素意义的区分,而对不同语素意义的区分又要结合整个词语的基本意义来判断。如A组:“布告”的意思是“(团体、机关)张贴出来通告群众的文件”,可见,这里的“布”是“张贴”的意思。“布局”的意思是“全面安排(多指作文、绘画、下棋等事)”,这里的“布”是“全面”的意思。因此,A项解说是错误的。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对其他选项进行辨析,就能够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B

(二)关联词

例(2010·福建晋江)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 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 可以使万吨的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因为 所以 而且 B.既 又 从而

C.既 所以 从而 D.因为 又 而且

解题策略:对涉及关联词的题目,我们要知道它的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独的关联词,如“又”“也”“还”“于是”“那么”“因而”等;另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即使……也……”等。使用最多的是第二种形式,即成对出现的关联词。成对使用的关联词,每一对都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它们的搭配是固定的,不能随意调换。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须理清前后句意之间的关联。

参考答案:B

(三)词语选择

例(2010·浙江杭州)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毋庸 ,杭州有着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2)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 正义?(3)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 地走过我的身旁。

A.质疑 声张 泰然自若

B.置疑 声张 泰然自若

C.置疑 伸张 悠然自得

D.质疑 伸张 悠然自得

解题策略: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联系具体语境,注意辨析各个词语的含义。“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质疑”是指提出疑问以求解答。“声张”,大事张扬,有公开或泄露等义;“伸张”,扩大,张大(多指抽象事物)。“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跟平常一样,不慌不乱;“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这些词或含义不同,或感情色彩不同,或语体色彩不同,在辨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推敲。

参考答案:C

(四)词语运用

例(2010·云南红河州) 多难兴邦!玉树地震、云南旱灾、南方涝灾……灾难让我们失去很多,也收获很多。请用“坚强、团结、智慧”三个词串联成一段话,讴歌在抗击自然灾难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50字以内)

解题策略:此题给出具体语境,让考生用三个词联成一段话。写话时,我们要注意句与句之间语意的贯通;要在理解词语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做到简洁得体,内容符合主题要求。

示例略。要求文段中必须有提供的三个词语,内容充实,语意贯通。

中考练兵

1.(2010·广东梅州)奇妙的汉语魅力无穷。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却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1)“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 。

(2)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面的示例另举一例。

示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2.(2010·甘肃兰州)根据句意,下列加点的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我珍惜阳光,因为她给我温暖;我珍惜绿叶,因为她给我生机;我珍惜星空,因为她给我遐想(幻想)。

C.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改头换面),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D.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赏心悦目(沁人心脾)。

3.(2010·浙江湖州)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

(2)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故事 了现实的生活。

(3) 一个人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A.杳无音信 反映 即使

B.销声匿迹 反应 即使

C.销声匿迹 反映 虽然

D.杳无音信 反应 虽然

4.(2010·广东汕头)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

寂寥 肆虐 毫无畏惧 凝聚 殊死未必

5.(2010·贵州安顺)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制品及污染物。)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支你一着

语境义的类型

要理解、把握好词语的语境义,应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加以辨析、推敲,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运用、选择、判断。语境义的类型大致有:

1.比喻或引申生发的语境义。

就是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在特定的语境中生成了新的、“临时性”的含义。如“安乐窝”,“安乐”是“安宁快乐”的意思,“窝”本指“鸟兽的巢”,也用于比喻“生活处所”。据此可知,“安乐窝”是指“安逸舒适的生活处所或生活环境”。台湾作家琼瑶在《菟丝花》中写道:“小波也是个精灵鬼,它深深明白,只有在我身边,才是它的安乐窝,不会被骂过来、赶过去,或踢上一脚。”其中的“安乐窝”就是这样的用法。

2.感情色彩转换后赋予的语境义。

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能够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应注意的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在很多情况下,词语的褒贬可以转换。如《青年发明家张勇》中写道:“青年发明家张勇,在中学时代就申请了十多项专利,可见,他的勤奋与努力是超出常人,好得‘一塌糊涂’,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这里的“一塌糊涂”就是贬词褒用。

3.反语表达的语境义。

反语是作者含蓄曲折地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方法。它的本意与字面意思完全相反。如鲁迅《藤野先生》一文中的“标致”一词即是这样。

4.旧词新用的语境义。

有些旧的词语,作者赋予了它新的含义。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课文里的“源”,因溪水的尽头而得名。又因为溪水两岸种着桃树,桃花落英缤纷,故称“桃花源”,后人简称“桃源”。同时,因本文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幽美之所,现代人一提到“桃花源”,自然就会想到理想美好的地方。如“九寨沟是当代的‘桃花源’,令无数人神往”,其中的“桃花源”就属于旧词新用。

5.对比形成的语境义。

在同一语段中,同一词语表达的意思有时也不完全相同。如“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中的两个“理”,前一个“理”的意思是“管理”;后一个“理”则是“理睬、理会”的意思,与“置之不理”“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可是,谁也没有理谁”中的“理”意思相同。

词语春秋

亦萱:学过方法,做过练习,现在我们来歇歇神。我为大家找来两则词语趣话,一则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看看你对钱的别称知多少;别一则是一个文学典故,由此你可知我们今天有些词的来历。

钱的别称(节选)

赵立涛

“钱”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人以为“钱”这个字眼过于粗俗、生硬、刺耳,便琢磨出很多委婉含蓄的名字来称呼它;有人则与它称兄道弟。于是,“钱”逐渐拥有了许多有趣的别名。

阿堵物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西晋时,有个大臣叫王衍,崇尚玄学,自命清高,始终不愿意说出“钱”字。但妻子偏要想办法逼着他说。一天晚上,王衍上床休息后,妻子命令婢女在床周围铺满钱币,使他无法下床行走。王衍早晨醒来,看见满地的钱币挡住去路,就叫来婢女,命令说:“举却(即拿开--编者注)阿堵物!”绝口不提“钱”字。“阿堵物”意为“这个阻挡的东西”。后来,“阿堵物”便成了钱的别名。

孔方兄

“孔方兄”始见于西晋鲁褒《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把钱称为“孔方兄”,看做亲哥哥,此种人自然是重利轻义。南北朝时,知识分子自标风雅,认为直称“钱”俗气,便依据铜钱外形(多为外圆内方),以及“钱”的字形(其繁体“钱”右边为两个“戈”,“戈”谐音“哥”),称之为孔方兄。此后,文人墨客纷纷沿用此称呼。

没奈何

钱最奇怪的别名便是“没奈何”,顾名思义,其义为“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此名来源于南宋张俊。张俊曾与岳飞等人屡立战功,后来他为保全富贵,投靠秦桧,多方聚敛钱财。他担心家中招贼,将每千两白银熔成一个大球,称之为“没奈何”,意思是谁也奈何它不得,连窃贼也没法偷窃。(南宋洪迈《夷坚支志戊·张拱之银》)无怪乎有个演员讥笑他:“只有张郡王在钱眼内坐耳。”(南宋罗点《武陵闻见录》)“没奈何”也一度成为钱的别名。

“钱”除了上述几个别名外,还有“邓通”“青蚨”“上清童子”“盘缠”“不动尊”等别名,各有各的来历。民国初年,因发行的银币上有袁世凯的头像,钱被称为“袁大头”;新中国成立后,十元面额人民币面上印有“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图案,“钱”被称为“大团结”。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钱”的别名仍在不断演变,例如陕西人将面值一百元的钞票诙谐地称为“幺洞洞”。

(选自《咬文嚼字》2010年第9期,有删改)

八斗才

伍玉成

东晋时期,有位著名诗人叫谢灵运。他小名叫客儿,所以又称谢客。他出身东晋的大族,是名将谢玄的孙子。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文章、诗歌都写得很好,与当时的另一位诗人颜延之同为长江以东第一流的文学家。

谢灵运酷爱山水,曾遍游名山大川,创作了很多诗篇,是我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位奠基者。他文笔奔放,词藻丰富,很有才华。但是他为人骄傲,自命不凡,常常看不起同时代的一些诗人。

尽管这样,谢灵运对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却是非常佩服。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他才华横溢,是建安时期著名的作家,留下了诗歌、辞赋、散文等二百余篇作品,尤其是诗歌成就突出,他的诗歌感情真挚,词采华丽,很有感染力。

曹植文思非常敏捷,构思很快。据说,曹丕当上了皇帝后,想迫害曹植,于是把曹植找来,命他在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否则就要将他处死。七步之内,这是多么短暂的时间,这不是故意为难么!很多人都为他捏一把汗。但是曹植面对着兄长的刁难,既伤心又沉着。他一边踱着步子,一边构思,还没走完七步,就吟出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来。极短的时间内把诗写了出来,终于避免了一次迫害。这样就留下了七步成诗的故事。

对这位有名的曹植,谢灵运佩服极了,所以他曾对人讲:“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余者共分一斗。”这意思是说,天下的才华,若有一石(十斗)的话,那么曹植就占了十分之八,我谢灵运只占十分之一,另外社会上有才华的人士共分那十分之一。可见他对曹植的推崇。

由谢灵运的话,产生了一个词叫“八斗才”,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才学高深。过去形容才学很好,往往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所以“八斗”“八斗才”就成了对文才高超的一种赞美之词。如:才高八斗,八斗之才等。

(选自《青少年必读的200个词语故事》,中国言实出版社)

词语辨析

说“繁”道“烦”

庄涛

“繁”与“烦”不好区分,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繁乱”也作“烦乱”,“繁难”也作“烦难”,“繁杂”也作“烦杂”;“繁琐”同“烦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兄亦弟,难解难分,搅成了一锅粥。

繁、烦的纠缠,很早就开始了。

繁,本写作“緐”。左面是个“每”字,“母”表示女性,上面部分形如头上的饰物;右面的“系”字,用来会意饰物的数量。“緐”的意思是什么呢?用上邓小平同志引用过的一句话:维吾尔族姑娘头上的辫子--多!“緐”后来写作“繁”,增加了一个反文旁。这个“攵”是“支”的变形,犹如手上拿着教棒,把头上的饰物一一展示给别人看,这就进一步突出了“多”。繁花似锦、繁星满天、繁弦急管、繁文缛节,用的都是“繁”的本义。

烦,也是个会意字。《说文》中的解释是:“烦,热头痛也。从页,从火。”稍有文字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在汉字中“页”代表头,头上冒出火来,可见是发热的症状。而头上的火其实来自内心的火,是情绪无法得到正常宣泄的一种状态,故“烦”多用来指心情的苦闷。什么心烦意乱啊,烦躁不安啊,眼不见心不烦啊,这个烦那个烦,说到底都是心烦。

如果到此为止,繁、烦二字并不难区分:“繁”是繁多,“烦”是烦心。前者是客观的,是一种数量上的强调;后者是主观的,是一种情绪上的渲染。

然而,事情并不如此简单,在现实生活中,繁、烦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外界的事物往往会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客观的繁会引起主观的烦。“繁”是“烦”的原因,“烦”是“繁”的结果。这样一来,“烦”在古代便可借用作“繁”,繁、烦二字自然成了一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冤家,一大批的异形词正是因此而产生的。

那么,究竟怎样解开这一疙瘩呢?我看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各就各位。凡是和数量有关的,用“繁”;凡是和情绪有关的,用“烦”。

比如“繁冗”。“冗”,按《说文》的解释,是“人在屋下,无田事”。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于是引申出多余的意思。繁是多,冗也是多,故应以“繁冗”作为首选词形,用来表示事务又多又杂或者文字又臭又长。

比如“烦扰”。“扰”的古字右边为一猴类动物,让人联想到打扰、骚扰的意思;而“烦”同样也是情绪受到干扰。有鉴于此,在表示精神上的郁闷和不安时,自然应以“烦扰”作为首选词形。

不过,需要提请注意的是,有些词语看似异形词,其实各有侧重,那就不必强行定于一尊。

比如“繁乱”和“烦乱”。“繁乱”指的是事物头绪繁多以致显得混乱,这是一种客观描述;而“烦乱”其实就是心烦意乱,是一种情绪状态。

类似词语,还可举出一些。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繁而又烦的文字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选自《咬文嚼字》2008年第5期,有删改)

今日作业

1.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 一些小村庄。

(2)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 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3)“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九文大钱。

A.躺着 出现 排出

B.卧着 出现 拿出

C.卧着 呈现 排出

D.躺着 呈现 摸出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我每次去受审的时候,他都用慈爱的目光送我。

B.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

C.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

D.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3.填入下面这段话且意思连贯的一组成语是( )

啄木鸟要想吃到虫子,就应该飞到树上去,而它却飞到刚刚架好的电线杆上,其结果是永远吃不到虫子的。因为,它犯了 、 的错误。

A.粗心大意 见异思迁

B.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C.碌碌无为 痴心妄想

D.并行不悖 徒劳心力

4.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 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2)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 。

(3)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

(4)乡亲们好奇地 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清脆 赞赏 崇拜 打量

B.清脆 称赞 推崇 打量

C.清晰 称赞 崇拜 端详

D.清晰 赞赏 推崇 端详

5.好多网络新词,是随着地方语言的流行而逐渐推广开来的。比如,潮州语“摆势”,意谓故意炫耀自己、装腔作势,“割草”指赚钱;粤语“量贩店”,是说大型超市;台湾的“走秀”,意谓展示某种风采的活动……下面这些加点的新词也别有一番意趣,你能说出它们的通常说法吗?

学习方法小贴士(英语“tips”的音译):

他被老板炒鱿鱼(源自粤语)了:

他是位潮剧发烧友(起源香港):

今日积累

“做客”与“作客”

许织云

很多人经常会把“做客”与“作客”混淆,其实,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先说“做客”,它是指前往他处访问别人,自己是客人,不是在自己的家中。如:张教授应邀今天下午到《咬文嚼字》编辑部做客,与编辑部的老师们商讨该刊的发展大计;小王与小明相约,今天上午六点,小王准时到小明家做客。

再说“作客”,它是指某人寄居在他乡,即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别的地方工作、学习、生活。如:作客他乡。

可见,“做客”与“作客”的用法是不同的,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加以区分,否则,就会闹出笑话的。

“期间”能够单独用作状语吗?

许织云

要回答“期间”能不能够单独用作状语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期间”的意思:某个时期里面。如:暑假期间;上大学期间;劳动节庆祝活动期间;进修期间。

很明显,“期间”是指特定的某个时间,是指示代词。在运用这个词的时候,读者根据上下文应当能够明确知道它的所指。这个词有其语境意义的,但如果单独使用,就会指代不明,让人感到一头雾水。比如:期间,他很努力;期间,我不知所措;期间,你的生活很幸福……

以上几句中的“期间”,究竟指什么时候、什么年代,叫人摸不着头脑。因此,“期间”不能够单独用作状语。

(以上两文,作者系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教师)

今日盘点

亦萱:我先来抛砖啦。“词语百科”这个主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今后我将关注汉字演变、词语典故方面的信息与素材,以便从根本上把握词语的含义,考试时也就不会似是而非地理解或误用了。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