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0 22:29:18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贡献。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多媒体课件:

⑴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⑵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4、爬山虎实物。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会爬墙的植物,它叫什么名?它是怎样爬墙的?

(板书课题。)

(齐读。)

出示实物:这就是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脚的样子 脚的形状 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找出爬的动作词;

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

(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首先是介绍某种植物形状特点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懂得爬山虎脚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细致有顺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这个重难点要突破,让学生充分了解,用讲授法或其它教学方法来完成可能难度会很高,而且时间也会很长,我选定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是有依据的:

1、从人的认识客观规律来看,学生的认识总是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认识这一规律。

2、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发展阶段,而且我所要教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把实物爬山虎摆出来,实物一出现,学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颜色。我再对着实物的脚、茎、叶、以及叶柄等部位进行简单说明。让学生来个赏试观察,叫学生们先自己观察爬山虎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然后再打开课本看课文作者又是怎样对爬山虎的各个部位进行观察和表达的。这样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突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墙的难点时,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结合课文和实物让学生们继续观察思考,爬山虎到底用它身体中的哪个部位来往上爬的,它是怎么东西爬的。在这点我还加了这样的一个环节: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爬山虎是用什么来爬墙,和怎么爬的。还让学生们自己尝试做了两遍动作,接着又然后回顾课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的,进一步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同时又让学生拿爬山虎和登山队员来做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从而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爬山虎是怎样的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也懂得了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一脚就一点牢”的道理。通过做比较,我还让学生找出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进一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通过实物、登山队员的登山动作举例、学生们的反复观察、和对照课文比较,我再做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这样子可以轻松地把本篇课文的重难点解决了,并且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课文的背诵过关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