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 知识扩展 > 曹操《短歌行》的引用艺术

曹操《短歌行》的引用艺术

更新时间:2024-03-28 22:25:43

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四言诗。它借用了汉乐府的曲调,运用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展示出的却是建安诗坛惯有的慷慨悲凉的格调。此诗艺术手法运用娴熟自然,熔叙事、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特别是引用,信手拈来,不见斧凿之迹,从而大大丰富诗歌的内涵。其引用艺术特征如下:

一、借用《诗经》的诗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期待,诗句的意思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呦,牵动我对你绵绵不断的愁绪。曹诗借用这诗句,其义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赋予她更为丰盈的内涵。“青衿”原是周代读书人的服饰,诗中以此借代才识渊博的人,而那些人也正是诗人心中绵延不绝的期待之所在。

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心志,接下来诗人再次借用《诗经·小雅·鹿鸣》开篇的四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诗以鹿鸣起兴,以瑟笙渲染气氛,展现出的是一派和乐融融的欢宴嘉宾的景象。而这样的景象也正是诗人心中所描画的图景。两处引用,形成比照,先表求贤不得的日夜思慕,后抒求贤既得的由衷欢欣,其思贤若渴的心迹,便也昭然于笔墨。

二、隐用《左传》的句义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诗句含蓄深婉。清人陈沆义曾就当时诗人写此诗的背景有过极为精当的分析:“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弛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折节,何以来之?”诗人也正是了然了当时的形势,同时也深谙“良禽择枝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士之传统心理,于是便以问句的形式,向那些“栖皇未定”的南飞的“乌雀”发出了呼告:哪里的枝桠可以让你们依傍?言下之意,不言而喻。而此诗句,则隐用了《左传·哀公十一年》里的“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的句义,即彷徨未决的士人该像良禽择枝一样,择明主而栖。可谓“志深而笔长”(刘勰语)。

三、化用《管子》的成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紧承了上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问句作答,这里明显用了“比”的手法,以“山”和“海”来“喻”自己博大的胸襟,借此表达诗人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此诗句,化用的是《管子·形势解》中的成句。原句为:“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而化用后的诗句,显得更为简明,其意韵也更为深邃。

四、巧用“周公”的典故

卒章而显其志,诗歌最后的“周公吐哺,天下归一”,无疑是诗人的点睛之笔。而这一笔,则引用了有关“周公”的典故,“周公”者,“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此典故见于《韩诗外传》,说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意思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他念叨的是如何让贤士归依自己;一餐饭要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巧用这一典故,寄希望于“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的有识之士集于麾下,同时也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不凡气度来勉励自己,以求一统天下伟业的实现。可谓用心良苦。

曹操《短歌行》的多样的引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样的一种艺术魅力,在当时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强力的冲击力,其作用也远远超越了诗作的本身。由此可见,曹操在诗坛上也绝不失为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