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包身工》教学杂谈

《包身工》教学杂谈

更新时间:2024-04-20 18:16:45

〖精心安排教学节奏〗

紧扣课文特点,步步推进,以文中最强音激荡学生的胸怀:

课堂教学高潮的掀起不是人为地制造,而是在洞悉课文特点的基础上,依课文发展之势,在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过程中步步推进。学生进入课文,为课文中的人、事、情、理所打动,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思想感情与课文内容血脉相通之时,以文中的最强音激荡学生的胸怀,学习就能掀起高潮。

例如《包身工》这篇课文,内容充实,表达方法多样。既以包身工起床、早饭、上工、放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又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线交织构成文章的整体。记叙时点面结合,既介绍恶劣的居住情况、饮食情况和劳动条件,又描绘“芦柴棒”、“小福子”的悲惨命运。在记叙过程中穿插说明包身工制度的起因,议论说明包身工发展的原因和实际情况,抒发强烈的爱憎。教学时根据课文特点,紧扣时间线索,层层推进,以典型的形象、确凿的数字、真挚的感情作用于学生的耳目与心灵,在学生思维与感情获得双调动之时,牢牢抓住文章的最强音,即结尾部分,作者集中抒情与议论部分,激荡学生的胸怀。采用阅读、讨论、深究语言内涵等方法,激发对包身工制度、压榨包身工老板们的愤恨,让学生深刻领悟把“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和包身工的遭遇进行类比的表现力,揭示了人不如禽,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的悲惨处境;深刻领悟以“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及“有的是

20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务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的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控诉包身工制度罪恶,表达强烈反抗意识的表现力;深刻领悟结尾一节呼告手法蕴含的强烈的愤怒和坚不可摧的信念。学生经过讨论,把全文的内容前前后后联系起来,掺入自己的生活储存和知识储存,有真切的感受。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朗读,齐读,个别读,特别是对比的语言,呼告的语言,读出气势,读出义愤,读出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谴责与声讨,读出对噬人制度的愤怒,形成高潮,在学生心中留下长久的记忆。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让学生进入角色〗

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准确理解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学生进入了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课文的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记得前几年教《包身工》这课时,除了讲这篇课文选材和组材的特点,还得讲这篇课文的思想意义;但是每每讲到后者,尤其讲到“芦柴棒”们“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远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之类的内容说,平静的教室里出现了交头接耳、小声嘀咕、脸红低头的现象,甚至有学生慢条慢理地说:“这群少女不害羞!”引来同学们的哗然。那笑声令笔者战栗,至今记忆犹新。这次再教,笔者就换了一种方法。笔者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谁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谁不希望有幸福美好的少年?想想看,假如我们就是‘芦柴棒’这样的包身工,难道我们不喜欢穿得漂漂亮亮,而喜欢‘蓬头、赤脚’?难道我们不喜欢‘几室一厅’,而喜欢在‘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的马桶边‘横七竖八’地躺着?难道我们不喜欢‘牛奶

+鸡蛋’,而喜欢争抢‘豆腐渣+锅巴’?……”这样,终于激起了学生对帝国主义和买办洋奴们的仇恨,唤起了学生对包身工悲惨境遇的同情。

〖教材处理要有整体观──关于人教版新课标必修教材处理的几点思考〗

从单元的角度来考虑教材的处理:

要补充说明的是,对某一篇课文的处理也要有侧重,而不必面面俱到,这样也能节省时间。至于如何处理某一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应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而定。如学习《包身工》当然要培养爱憎情感,但重点还是应放在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即新闻性、文学性、政化性的教学上。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国情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融国情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开展国情教育就是教导学生认识我国国情,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祖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其实,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来进行国情教育,不但在解题、交待时代背景时可以,而且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时也可以。譬如,高中语文《包身工》一文,它真实地反映了三十年代旧中国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与资本家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地的罪行。从包身工的遭遇可以看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劳动人民,生活是何等的悲惨,生命是何等的没保障;而帝国主义与资本家是何等的残酷,何等的横行霸道;旧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就是三十年代初期旧中国的国情。就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时,一位同学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有不少的外国商人在我国投资建厂,招收了很多的打工仔打工妹,这些打工仔打工妹工作量大,劳动时间长,工资也不是很高,他们与当年的包身工有什么不同呢?”问题提得很突然很尖锐。我顿了一下说:“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义,不过,我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同学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过了一会儿,我先后提问了三位同学,他们都说:有同也有异,但异大于同。于是,我小结说:“今天的打工仔打工妹与当年的包身工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可以通过合同和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1995年珠海一间工厂的韩国女老板因为体罚工人下跪而被工人诉诸法律,最终得向工人作出赔偿与道歉一事就是有力的例证;而当年的包身工是一群任人欺凌、孤苦无告的奴隶般的工人。”许多同学纷纷点头,我继续说道:“当年的包身工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自己的身体与劳动出卖给资本家,而打工仔打工妹走进外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们有知识,有技术,有抱负,受国家的法律保护,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犯,他们有权利终止合约,‘炒’老板并可诉诸法律还我公道。其次,我们国家之所以允许外国企业存在,目的是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吸收先进技术,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富国强民的步伐。这与旧中国外来资本家在我国设厂招工,恣意压榨剥削工人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经这样一解释,同学们疑云顿消,对今天的改革开放、引进外商的国情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了。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抓关键性段落渗透德育:

段落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相对地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它同上下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键性段落,最能揭示文章思想,表达文章主旨,阅读教学通过理清思路、揣摩词语、赏析句式等讲清讲透关键性段落,对学生掌握课文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德育的有效方法。

《包身工》最后一段:“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分析本段应先从语文知识入手,比如“黑夜”“毕竟”的含义和作用,“枕木下的尸首”“锭子上的冤魂”的作用,“某些人”指什么,为什么用警告?表达怎样的感情?等等,最后总结,本段表达了作者对黑暗残暴的包身工制度的愤怒斥责和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帮凶的严正警告,表达了对包身工获得彻底解放的坚定信念。从而使学生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深重苦难,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