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4-04-18 09:58:38

​【案例】

1、师: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深受许多小动物的喜爱。他们是──

生: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把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老师把他们请到课堂上来了,你们瞧!

(课件出示)

师: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好几个小伙伴,你最喜欢哪一个啊?

生:我最喜欢小水珠。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老师也好想去荷叶上玩一玩啊!你们瞧。

(师出示大荷叶,戴在头上)我是小鱼儿,荷叶是我的凉伞,我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师:好玩吗?谁想跟老师一样上来表演啊?

生:……

师: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

生:能──!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课文的哪一段。

(学生反复练习)

2、以学定教:

(以小水珠一段为例)

师:你最喜欢哪个小伙伴啊?

生:小水珠。

师: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你小时候睡过摇篮吗?感觉怎么样啊?把这种感觉化为朗读吧。

谁也睡过摇篮?课文用了一个什么字?(躺)小水珠不但躺在荷叶上,而且……

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那会是怎么样的?谁能演一演?

师:你讲得那么具体生动,肯定可以读得更好!谁再来当当舒服的小水珠,指名读。

师:为了让我们的表演精彩一点,先在四人小组里面练习一下。我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哪些小朋友表情好,读得又好,我就请他到台上来表演。请学生上台演,评一评。他演得好吗?好在哪里?

【反思】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

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时间充裕,挖掘也就比较深入,再通过大组交流,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而对一些涉及个人喜好的童话类型的文章,就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喜好了。

《荷叶圆圆》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

可以想象,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时,会投入多大的热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学生后来活灵活现的表演,创造性的想象都是在喜欢的基石上的。

2、尊重学生的个性表演来促进课堂的生成: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是那样惹人喜爱。小水珠喜欢她,小蜻蜓喜欢她,小青蛙喜欢她,小鱼也喜欢她。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学生对文本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样才会有学生的个性化表演。

例:有一学生表演小青蛙,“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笑声、掌声)但在教学时,要是我对生字的呈现随着学生的表演就更好,更自然。比如我在学生朗读完小蜻蜓,然后出现动词“立”和我利用学生表演时踮起脚尖这一细节,引导学生发现“立”,效果是不一样的,后者更加生动自然,使人一目了然。这样不但尊重了我们的孩子,而且使课堂动态生成,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