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课文 > 六年级课文 > 六年级上册课文 > 北师版六年级上册课文 > 报纸的故事

报纸的故事 返回课本

更新时间:2024-03-29 05:15:55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能够在初读基础上,捕捉关键信息,了解文章内容版块,较为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进行简洁的概括和复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文本的重点语句能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含义,赏析表达方法和效果,能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二、教材分析

《报纸的故事》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往事”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作者孙犁失业在家时看大公报的故事。文章内容线索清晰,按照想订报、订报、看报的逻辑顺序记叙了这件往事。文中的心理描写、对话描写都很有特色,尤其是对作者看报的细节描写展现到位,将一个爱读报的文艺青年形象展现得很到位,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和家庭生活现状,很有意义。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不学无术、不屑一顾、异想天开、千钧之重、责难之词、取法乎上、一字不漏、无微不至”等词语的含义。

2、结合作者对大公报的评论,练习信息提取,理出作者想订主要原因。

3、在初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脉络,理出线索,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

4、结合理解文本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看报的心情,品味语言,了解写法。

5、结合作者的故事,了解文中所描写的时代特色,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研读文本,了解人物故事情节,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读报的喜爱。

五、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能够赏析并叙述。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学习准备:

自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八、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著名作家孙犁所写的文章,题目叫做《报纸的故事》。(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每一个读者都想知道——作者和报纸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

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质疑导课,直接将学生的学习指向文本内容,进而开展有目的的阅读。】

(二)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引导提升:

1、自读课文,标注段号,圈画课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或者不理解的词语,看看围绕报纸,作者写了哪些情节。

2、交流成果:

(1)提出自己发现的关键词: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重点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理解并积累重点词,去除阅读感悟障碍。】

(2)课文内容:如果让你在报纸前面加一个词代表不同的情节,你会加什么词?

出示填空:( )报纸,结合学生填空,理清故事情节。

能具体划分出不同的起始段落吗?(结合学生发言,明晰课文层次。)

指导学生结合板书上的文本线索,补充基本要素和作者情感,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1935年春季(时间),作者失业在家(人物),想看《大公报》(起因),在找妻子和父亲借钱之后终于成功订报,每次都认真阅读(经过),糊墙以后仍会重新阅读(结果),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看报和文学创作的喜爱。(主旨)]

【设计意图:用提取关键词的方式,理清文章脉络,为概括主要内容搭建支架。】

3、细读文本:

(1)阅读“想订报”部分,练习信息提取:

①自读1-4自然段,标注出作者想订《大公报》的原因,标注序号。

②指名交流,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引导全面总结:

读书看报惯了,《大公报》是一份严肃的报纸,上面的文章好,想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

(2)阅读“订报”部分:

①订报分为几部分?

分别是“向妻子借钱”“向父亲借钱”。

②作者是怎么写向妻子借钱这一情节的?(语言描写)

“对话实录”读起来感觉如何?(体会语言的简洁,妻子对订报的不支持和冷淡。)

除了对话还写了哪些内容?(心理描写)

作者觉得伤自尊了!妻子的反问是对身为男子汉大丈夫的作者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弦外之音是——你身为一家之主不挣钱养家,还让我来出钱给你订报。

对于妻子的冷淡,作者理解吗?这一部分采用的叙述手法叫作“插叙”,了解了“钱”背后的故事,才能体会妻子的钱得来不易,倍加珍惜。

(3)阅读“读报部分”:

①自主阅读,找出最能体现作者读报心情的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感受。

②组织交流:

“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之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

(一步一步去读,一字不漏地读,读完都很珍惜。)

“我把报纸按日期排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登广告的糊在顶棚上。”

(细心对待报纸。)

“在天气晴朗,或是下雨刮风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所喜爱的文章了。”

(喜爱阅读,非常惬意。)

③提出问题,在看报之前有一段写了“送报”的过程,有何特别之处?

为什么要写作者家的环境?为什么要写送报人对我的“大量”?

(体现家庭的穷困,订报的不易,在别人看来都看很惊奇。)

【设计意图:关注不同版块内容的写法,体会不同内容和写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写作。】

(三)总结拓展:

1、作者记录分享了他青年时和报纸的故事,我们作为读者收获了什么?

(了解了作者那个时代的生活,体会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如此贫困尚且不忘阅读、写作,对生活怀有积极的向往。)

2、正因为如此,孙犁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1947年开始发表小说《荷花淀》,有人评论他的作品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也许,只有在精神极度匮乏的艰难时期不忘追逐文学梦想,坚持追求诗意人生,才让他走到了最后。六年级下册书上大家还会读到孙犁的文章《采蒲台的苇》,期待我们再一次的文学之旅!

【设计意图:升华主题,拓展认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报纸的故事

想订

借钱订 报纸(文学梦想,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