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返回课文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小编寄语】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用身边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今天...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背景

    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了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也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综合运用

    【词语辨义】彷徨徘徊相同点:①都是动词,都有走来走去,不知往哪个方向去的意思。②都有犹豫的意思。如:当我徘徊在十字街头时,是他伸出了温暖的手。句中的“徘徊”也可换成“彷徨”。不同点:彷徨也可以是形容词。如:他思想很彷徨。句中的“彷徨&rdq...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在各方面都体现了这类议论文的特色。这篇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地探察,即实验,恰恰实一致的。但传统具有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因而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1999年第2期《散文选刊》。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3个月后随父母回中国。1956年20岁时只身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得硕士学位。1962年物理学博士学位。曾...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理方法

    这篇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具体说来,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