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语文知识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 元宵节的作文素材

元宵节的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4-03-29 20:13:34

  作文素材 元宵节的习俗

  吃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赏花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的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舞狮子: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 “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作文素材 元宵节的经典名人

  1.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的人。

  2.汉明帝: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3.汉武帝: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导者。

  4.东方朔:成全元宵姑娘,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5.杨素:破镜终重圆,成人之美的人。

  6.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元宵节里最痴情的人。

  7.田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

  8.朱元璋:狂杀一条街,元宵节里最凶残的皇帝。

  9.贾似道:第一个制作灯联的人。

  10.袁世凯:害怕袁消,将元宵节两易其名的人。

  作文素材 元宵节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作文素材 元宵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远自汉代以来,民间即有元夜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作文素材 元宵节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灯谜集锦:食品类

  食品类:

  1.百姐妹,千姐妹,同床睡,各盖被——石榴

  2.宝宝不怕晒,穿衣真奇怪,里边套红衫,外面披麻袋——花生

  3.春天不下种,四季不开花,吃起来有味儿,嚼起来无渣——盐

  4.喝了池中一碗水,又笑又骂又软腿——酒

  5.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辣椒

  6.金一桶,银一桶,打得开,关不拢——蛋

  7.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花生

  8.青蓬蓬,蓬蓬青,青蓬树下出个白妖精——葫芦

  9.身穿红袍,头戴绿帽,坐在泥里,呆头呆脑——胡萝卜

  10.生根不落地,有叶不开花,街上有得卖,园里不种它——豆牙

  11.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全扯破——蒜

  12.一头实,一头空,一头白,一头青——葱

  13.一物生来真奇怪,它是世上一盘菜,娘死它才生,它死娘还在——木耳

  14.紫红树,紫红花,紫红花袋包芝麻——茄子

  元宵节灯谜集锦:国家类

  1.彩排——以色列

  2.攻城很顺利——捷克

  3.谜底在山东——秘鲁

  4.盼过冬——希腊

  5.人造丘陵——新加坡

  6.商品不批发——麦丹

  7.天明再会——约旦

  8.只想多挣钱——意大利

  元宵节灯谜集锦:典故类

  尖(打《论语》一句)——小大由之

  退休(打《论语》一句)——老者安之

  退席(打《论语》一句)——不在其位

  好读书(打《论语》一句)——学而不厌

  门外汉(打《论语》一句)——未入于室也

  到处碰壁(打《论语》一句)——不得其门而入

  于予与何诛(打《论语》一句)——我无言责之

  莫中美人计(打《论语》一句)——戒之在色

  傀儡(打《孟子》一句)——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请勿过虑(打《孟子》一句)——求其放心而已矣

  使女择焉(打《孟子》一句)——决汝汉

  席地谈天(打《孟子》一句)——位卑而言高

  世界冠军(打《孟子》一句)——无敌于天下

  丰衣足食(打《孟子》一句)——黎民不饥不寒

  斯已而已矣(打《孟子》一句)——可以止则止

  广厦千万间(打《孟子》一句)——大哉居乎

  元宵节作文

  元宵节到了,妈妈喊道:“吃元宵了。”大家从四方冲向厨房,高兴地坐下了,妈妈为我们端来了元宵,说:“吃过元宵就又大一岁了,这是你们成长的见证啊。”说完,我们便各自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咬下去,就挤出了黑色的芝麻,这让我想起来一句歇后语:芝麻开花——节节高。

  吃过元宵,接下来便是激动人心的烟花了。

  每年的烟花都与众不同,去年的烟花五光十色,不知道今年的会不会更胜一筹,真让人充满期待!

  “砰”,烟花升天。一开始是红色的烟花,一眨眼,单纯的烟花变成了一个字“元”;过了一会,烟花由红渐渐变成了蓝色,,这个烟花更棒,一会儿变笑脸,一会儿变雪花,变到最后,又变成了一个字“宵”;观看的人们叽叽喳喳的讨论着,讨论下一种烟花会是什么?出现了!第三种烟花是绿色的,那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我目不转睛地仰望天空。绿色的最先是平平常常,刹那间变成了绿草,绿树,接着变成了白云……到了最后还是变成了一个"快"字;越来越有趣了,下一个是黄色的,是个月亮吗,是弓吗,还是太阳,不知是什么。不过,不用担心,谜题即将揭晓,黄色的烟花变成了一只小鸟,在天空翱翔,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定了这小家伙,因为只要一不留神,它就不见了。最后,烟花变成了“乐”字。最后一炮来临,大家议论纷纷,“发射了”,不知谁喊到。在场一片肃静。烟花绕天飞一圈,一个爱心展现在眼前,烟花爆开,天空顿时浮现几个大字“元宵快乐”。

  人们望着天空,感觉到了现在科学的发展,看到了元宵的祝福,听到了人们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