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语文知识 >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 描写太阳的成语

描写太阳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4-04-17 03:41:26

  导语:七月的天气,太阳正毒,晒得人汗珠往下直滚。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描写太阳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描写太阳的成语

  白驹过隙: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白兔赤乌: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出处: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蔽日干云:挡住太阳,直冲云霄。形容十分高大。

  出处:唐·张文成《游仙窟》:“于时金台银阙,蔽日干云。”

  蔽日遮天: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形容遮盖的范围非常宽广。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崖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辨日炎凉: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后以之形容兒童的聪明早慧。

  出处:《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兒辩斗。问其故,……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冰山易倒: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出处:《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拨云睹日:拨开云彩看见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或比喻见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拨云见日”。

  出处:语出《晋书·乐广传》:“[卫瓘]见广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

  拨云见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出处:《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出处:《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长绳系日:系:拴,缚。用长绳子把太阳拴住。比喻想留住时光。

  出处:晋·傅玄《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

  道远日暮: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出处:《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处: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同“东曦既上”。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改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凤鸣朝阳: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出处:《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浮云蔽日:浮云遮住太阳。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

  出处:汉·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

  出处:《后汉书·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光天化日: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

  出处:《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后汉书·王符传》:“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

  赫赫之光:赫赫:显著貌。原指太阳的光明亮清晰。后比喻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势。

  出处:汉·杨雄《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

  黄绵袄子:比喻冬天的太阳。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霁。闾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

  挥戈反日: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出处:《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伪(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挥戈返日:将戈一挥,可以使西下的太阳回转过来。①比喻留连光景,希望白天能够延长。②后常用以形容有能够排除困难,扭转危局的雄才大略。

  挥戈回日: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挥戈退日: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同“挥戈反日”。

  挥日阳戈:犹言挥戈反日。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

  回光返照: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龙南禅师法嗣》:“诸禅德若能一念回光返照,到自己脚跟下,褫剥究竟,将来可谓洞门豁开,楼阁重重,十分普视,海会齐彰。”

  火伞高张: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出处: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皎如日星:皎:洁折光亮。像太阳、星星一样洁白光亮。形容十分明显。

  出处: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第五卷:“春秋大义数十,皎如日星,不容遗忘。”

  皎阳似火: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开云见日:开:散开。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

  夸父逐日: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葵藿倾阳:葵:葵花;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出处: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喷薄欲出:喷薄:涌起,上升的样子;欲:将要。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日出三竿: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日高三丈:犹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日落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日上三竿: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日升月恒: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日已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出处:明·王錂《春芜记·探遗》:“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日月合璧: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日月如梭: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出处:宋·赵德麟《侯鲭录》卷二:“织乌,日也,往来如梭之织。”

  日月无光: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

  日月重光:重光: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动乱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出处:《尚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三国魏·缪袭《魏鼓吹曲》:“日月为重光。”

  日昃不食: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旰食: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日昃忘食: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中必彗:彗:晒干。太阳到中午正好晒东西。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

  出处:《六韬·文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日中为市:日中:太阳当头,指正午;市:做买卖。中午进行交易做生意。原指古代物物交换的集市方式。后也形容偏僻地区的商业活动情形。

  出处:《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日中则昃: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出处:《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如日方升:如:象;方:刚。象太阳刚刚升起来。比喻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

  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日方中: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出处:《诗经·邶风·简兮》:“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如日中天: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出处:《诗经·邶风·简兮》:“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

  蜀犬吠日: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天无二日: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出处:《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