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语文知识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 高中语文教学细节抓实做好很重要

高中语文教学细节抓实做好很重要

更新时间:2024-03-29 12:52:31

语文教师要能够把“教文”和“立人”有机融合为一体,既要教好文又要立好人,高中语文教师尤其要能够做好。这道理谁都懂,但在具体的“教文”过程中,大家往往都更多地关注明处和大处,而忽视细处和一些惯性的东西,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似乎表现得更为严重。常言道,教育无小事,育人是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语文教学的确该高度重视并抓实做好以下一些细节了。

一、教学生趁热查查词典

当下,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学生的课桌上几乎看不到词典了。一问,不是没有买就是忘记带了。这绝不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可谓有学生处几乎皆如是。严格地讲,这不能怪学生,要怪也只能怪我们语文教师重视不够。如果我们都能够要求学生必备词典,并总是在课堂上让他们趁热查查,现场自主、独立、生态化地解决一些疑难字词,局面也许就不会这么尴尬了。尤其是一些文言词,教师若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猜读它到底是啥意思,而后再让学生查词典来印证,其效果肯定比教师直接讲要好得多。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中的“引”字,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蔺相如不愿意与廉颇直接发生矛盾冲突,他会让车怎么走。学生一般都会猜到“要躲开”、“调转车头”之类。之后,再让学生查词典来印证,他们往往会欣喜若狂,信心大增。长期这样做,学生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做事能力、自主精神和主动人格也会随之慢慢发育并提升。事实上,一旦充分享受到这种成功和快乐,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多学生总是忘带甚或不买词典了。非但不这样,反而还会积极主动地买词典和带词典——笔者的教学实践就足可证明这一点。现在的字词教学,多是“难读字汇集”、“多音字汇集”、“易错字汇集”的“集装袋”和“ABCD”式的练习了。这好像是方便了学生,强化了基本功练习,实际上直指应试背景下的死记硬背和急功近利。就好像冷冰冰作业流水线,没有一丝温情,甚至没有一点儿人性。这种字词教学方式,不仅在根本上违背语言文字的习得规律,更是拒绝生命的参与,剥夺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和发现的权益,扼杀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大量事实证明,学生考试时做对了题,而现实生活中他们却还是照样读白字,写错字,说不规范的话。道理很简单,就是他们从未主动地用心去查阅、发现、理解和记忆,根本就没有在自己的生命里打下烙印,完全是在无奈地应付考试。我们都知道,人们饥饿的时候才会更主动地找饭吃,才会感到吃饭更香,学生读课文遇到了文字障碍,自己趁热查查词典,用心去发现、理解、记忆,进而把课文读得通顺、深刻,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时,教学生这样做也是最生态、最人性化、最符合语言文字习得规律的,并且这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生灵魂站立着学习,就是在自然而有机地渗入“立人”。长期坚持这样做,对学生学文做人必然益处多多。当然,这样讲,并不等于就彻底否定“难读字汇集”、“多音字汇集”、“易错字汇集”之类。笔者只想强调,这些“汇集”之类最好是学生曾经的自主学得,且早已深深打上了他们生命的烙印,而绝不是“外力”硬塞给他们的。前者所成就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生命体,后者则只能压制出被动应付的奴性人格。

二、教学生实打实地作好课堂笔记

说起做课堂笔记,现在的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几乎有一种隔世之感。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早就被一些“改革者”批到批臭了,甚至一提起来有的人就会打心底犯酸。其实,这种认识很偏激,也很有危害。课堂笔记终归还是要做的,不仅要做,还必须得认真、扎实地做好。我们反对过去把“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直截干巴巴地抄给学生,生硬地进行灌输,但绝不等于说就不要这些教学环节了。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对这类问题的结论,要么由教师用“光电”手段来处理,要么就由师生对话取而代之,要么干脆就由学生一通“自主合作探究”而不了了之。一堂课下来,闹闹哄哄、忙忙呼呼,花花哨哨地折腾一通,学生却往往没什么实际收益。理解、概括、提炼、整理,这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读书、学习都十分需要,是必须要扎扎实实地培养和训练的,而且训练的主阵地也只能在课堂。然而,今天的语文课堂却总是让人很失望。实际上,师生对话交流、合作探究所得出来的原生态结论,如果不能由学生实打实地来概括、提炼、加工、整理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讲,课堂敎读就没多少意义了。这个实打实的操作过程,就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真过程,更是学生精神和人格历练的真过程,是绝不可绕越甚或取消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思辩、分析、探究,结论须一字一句地认真斟酌、推敲、概括、提炼、整理,整个过程师生都要尽心投入,尽力而为。

三、教学生用心掂量口头回答问题的词句

现在的课堂,教师提问,学生口答之后,常会是一片“很好!”和“很棒!”之类。其实,现实情况往往并不一定是真的如此,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廉价表扬而已,旨在自我渲染气氛,把课做得更“精彩”。其实,学生到底把问题回答得怎样,大家往往都心知肚明,这里暂且就不论了,这里只想谈谈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别人咱不提,就是笔者自己执教的课堂,也常是问题多多,如学生的答题语言不够准确(甚至很不够),不够到位,不够利落,不够充分,等等。对此,教师绝不可自欺欺人地用一片叫好声来掩盖,必须要认真、及时地加以订正,耐心地教学生用心掂量口头回答问题的词句,使语言更合理、规范、顺畅。因为师生课堂上的对话交流绝不能仅止于信息交流、认知沟通,更应该是一个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所关注的不仅是问题解决得如何,更应该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否得到了实在、到位的训练。例如,笔者敎读《琵琶行》时曾问学生:“‘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两句诗中的“明月”有什么作用?”有学生答“表现琵琶女的悲伤,衬托了江水的凄寒”,还有学生答“抒发了作者对琵琶女婚姻不幸的同情”,也有人答得几乎不沾边儿的。这应该是课堂敎读的常态,一点儿都不稀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怎么来对待,是点头称是甚至叫好,继续新的教学内容呢,还是听而不闻,自演自唱呢?当下的课堂,对这种情况,我们往往既看不到教师作口头订正,也见不到师生间的口头商定,更不见同学间的自主订正。笔者是这样做的:耐心地与同学们商讨如何做到用词准确,如何讲究句子的表述顺序等。如,“表现”、“衬托”、“抒发”这几个词都不准确,应改为“烘托”和“流露”等。最后师生一起商定该这样表述:这轮明月的描写烘托了江水的凄寒和琵琶女孤寂、痛苦的心情,也流露出了诗人对琵琶女婚姻不幸的深切同情。因为,这两句诗中的“明月”并不是在衬托什么,而是在渲染和烘托一种氛围和心情;同时,诗人的情感只是借这样的描写流露出来的,而不是直白的抒发。再有,“氛围”感染了琵琶女的“心情”,诗人的情感也是因境而生的,所以表述时必须得讲究因果逻辑,保证语有伦次。最后,同学们人人都亲笔订正,一点儿都马虎,那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认为,课堂上学生口答问题可以用口语,也不宜太书面化,更不必做得那么完美。这话说得有道理,也符合教学常态。但笔者还是坚持认为,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适时与学生商讨并纠正问题结论的表述,最后由学生认真地把结论订正在笔记本或课本上,应该是“必选动作”。过程可以口语化,可以生动活泼一些,但结论必须做到准确、流畅、规范的。如果我们平时都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这些“必选动作”,客观地讲,在很大程度上语文课堂教读已经失掉了它应然的价值。当今的学生,其母语表达能力之所以越来越令人担忧,根子就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大都不务正业,或者说正业务得不够好。要知道,这个“正业”是绝不可能由其他学科教师来替我们务的。

四、教学生自批自纠课后练习

现在,与教材相配套的同步训练之类的教辅用书很流行,也确实给教学带来了便捷,如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温故知新,巩固提高等。但是,有一个惯性的东西绝不容我们忽视,就是大多数教师都按照这样的程序操作:布置作业——收上来批阅——讲评作业题。结果是:教师批阅量太大,难以认真到位地批阅;学生也不认真纠正,只等教师讲评(更有甚者还对付或抄作业,等着老师讲评);

教师讲评又眉毛胡子一把抓,严重缺乏针对性,重难点也不突出。这种操作程序“千年不变”,导致作业几乎成学生应付老师、教师应付差事的代名词,效果很差,效率极低。大家不妨想象一下,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怎么能得到切实的提高?非但不能,他们反而还很可能会对语文厌恶透顶。

(现实已经如此)不仅如此,更为可怕的是,诸如弄虚作假、被动应付、做事漂浮等不良作风恐怕还会一路随势滋长,致使学生的品格和人格都难以得到良好而健全的发育。要想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还是把作业归还给学生自批自纠的好。笔者的操作程序是:教师布置作业—收上来批阅(主要检查作业态度)——连同答案一起再发给学生——学生自查自纠——把疑难问题交课代表反馈上来——教师检查学生自批自纠情况——教师最后有针对性讲评。就是默写训练,笔者也与学生一道按照这个程序进行,哪怕就是默写作业完成得不够好的那几个学生,补默时仍然教他们自查自纠。这样的操作程序,保证了学生做作业和自批自纠的环节和教师有针对性讲评的环节扎实性和有效性,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更为可贵的是,这样的作业程序,还切实促进了师生情感的深密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对老师责任心非常感激、对自己的作业主动负责的良好状态,因而也就保证了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处理作业,学生会糊弄老师的。笔者认为,最初会有的,但随着过程的推进,学生会很快就尝到甜头,终会积极主动地做实做好的,笔者的实践就是很好的证明。话再说回来,转化极个别同学的思想和态度,也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里,还必须强调一点,师生之间是需要信任的,连起码的信任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师生合作,还谈什么教育!实践证明,我信任了学生,学生反而更尊敬我,更领我的情,更愿意按我的要求去做,而且做得更到位。现在的学生,大都是被动应付作业,甚至始终都认为自己是在给老师做作业,问题的根子就在于教师始终不信任学生,不肯给他们做学习主人的机会,使他们无法品尝自查自纠、自主反馈的成功与快乐。这这种思想和行为长期存在,就会使学生慢慢累积、发育成一种被动的奴隶人格,一辈子都被动地等待和接受。这种收评作业的惯性程序若不作彻底改变,对学生和民族都将祸害无穷!

近些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就好比一只疯狂摇动的水瓶,总是不肯宁静下来,沉淀下去,致使一些十分重要的教学细节仍备受漠视,那些惯性操作程序仍“合理”地存在并运行着。看来,真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教文”和“立人”有机地融合,自然无痕地逐渐发育和提升学生自主精神、介入意识、担当情怀和独立人格等,我们确实还有许多重要的细节须做实做到位。我们都希望改革语文教学,都希望语文教学改革真的能在教文立人上更出实效,这种希望固然十分重要,但我们是否该再多一些守本务实、脚踏实地和实事求是?怀抱教育大理想固然很可贵,但那些教学细节似乎更更需要大家去用心抓实做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了民族的文明昌盛,正期待着我们!